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玲
通讯员 郭轩 禹妍
端午将至,兰溪水热。
(资料图片)
连日来,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23条双桡龙舟陆续“登江”操练。河中飞桨逐浪,岸边呐喊助威,热力值拉满。
双桡龙舟陆续“登江”操练。郭立亮 摄
定于6月22日举行的2023年“山乡新巨变 多彩新赫山”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还未正式开赛,已火爆全网,火出国门。“6月12日,百米双桡龙舟‘登江’,现场有5.5万人观看;6月15日,23条双桡龙舟第一次预演,现场有7.5万人观看。全网浏览量更是数以亿计。我们估计,端午节正式表演赛那天,现场观众会超10万。”这些天,兰溪镇党委书记邓凯兵为准备双桡龙舟表演赛,忙得脚不点地。
东汉时期便开始出现的龙舟,何以穿越近两千年,仍有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在兰溪,当地群众、龙舟爱好者、乡贤能人、非遗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兰溪双桡龙舟举世无双
“人们爱看兰溪双桡龙舟,是因为这种龙舟,全世界只有我们这里有。”赫山区双桡龙舟协会会长冷新河很是自豪。
一边坐一排桡手,两边分站一排桡手,还有指挥、舵手、锣手、鼓手、闪篙手、唢呐手……这样的龙舟制式,放眼全球,确实只有兰溪有。
“也不是现在才有,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冷益虎热爱龙舟至深,潜心研究。据他综合前人考证,兰溪双桡龙舟制式至宋代中期已基本形成。清代道光年间进士周代炳所著《龙舟记》记载:“坐者缓桡而进,立者竖桡而歌,迨两三舟相近,鼓乃急,立桡分水,桡具下……舟行迅疾,虽杨幺水轮不及也。”
双桡龙舟陆续“登江”操练。郭立亮 摄
龙舟制式尽然不同,竞渡形式也异于其他。
“我们的双桡龙舟更好看。”兰溪双桡龙舟第五代非遗传承人易国保颇为自得。
记者随众人一连“追”了好几条正在兰溪中操练的龙舟,见证了其所言不虚——
只见河中,一条插着红色旗帜的龙舟缓缓而行,迎面驶来了一艘插着黄旗的龙舟。站桡手即前后晃动桡板。“这是在跟对面的龙舟打招呼呢。”易国保见对面桡手也以前后晃动回应,拳头不自觉握紧:“马上就要发起挑战了。”
果然,红队站桡手当即整齐划一地上下晃动桡板,黄队即以“大鹏展翅”应和。“快看!快看!要比赛了。”岸边的观众顿时兴奋起来。
就在记者看得一头雾水时,但见红队迅速调转船头,与黄队齐头划行。
旋即,锣鼓声紧起来,竹篙闪起来,坐在前头的6位坐桡手在空中划出个半圆,站桡手齐齐将桡插入水中。“这就是‘护龙开道’,表示要冲刺了。”易国保的话音未落,岸边观众有的已冲到护栏边,恨不得自己也跃上龙舟出把力——显然,双桡龙舟的“暗号”,他们早已熟稔。
果不其然,红黄两队数桡齐挥,波飞浪舞,竞渡顿时进入白热化。
“龙船啰,鼓响呐,划啦划咿呀啦,划啦划咿呀啦。哦咿,哦咿。”婉转悠扬的兰溪山歌《龙船调》适时响起,岸边观众会唱的、不会唱的,也都敞开嗓子合唱。一时间,河中、岸边沸腾起来,现场化成一片激情的海洋。
好看又好听,兰溪双桡龙舟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兰溪山歌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溪镇成为全省非遗村镇省级示范点、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划了上千年,今年格外“火”
独特的兰溪双桡龙舟既然自宋代中期就有,缘何今年格外“火”?
“这得归功于我们的‘船王’。”2023年“山乡新巨变 多彩新赫山”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总指挥、赫山区政协主席陈铁军揭秘。
双桡龙舟陆续“登江”操练。郭立亮 摄
今年春节,兰溪镇北岸新村便在谋划打造一艘大龙舟。
“要搞就搞大的。”村民代表会上,村党总支书记汤光明掷地有声。
大伙一听,劲头来了:“最长龙舟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是柬埔寨的一艘长87.3米的龙舟,可容纳179人。我们就造一艘99.9米的!”
高涨的热情迅速化为行动。
懂得选材、会点油漆,还通些计算的66岁村民汤思奇披挂上阵,担任起打造百米双桡龙舟的负责人。
过完春节就开干,他们到洞口县高山上挑木材、赴汨罗选造船团队、油漆、画鳞、装龙头、吊装……历时近5个月,长99.9米、宽1.88米、可同时容纳428人的“船王”,稳稳当当登了江(下水)。
一经面世,轰动全国。
“央视、新华社、中国日报……从央媒到省媒再到市媒,‘船王’上了几十家媒体,还登上了海外媒体!自媒体更是数不胜数。”赫山区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李微这些天的微信朋友圈,转发各媒体对“船王”登江的报道。仅新湖南客户端的点击量,就破百万。
爱龙舟,其实就是爱家乡
兰溪人有多爱龙舟?记者随机“抓”了两个刚训练归来的桡手打听。
55岁的柴国杰在广州一家工厂做机修工,每个月2天的假期,他全攒下来,就是为了这次回乡划龙舟。“我爱划龙舟,必须回来。这不算什么,我们村还有专门从新加坡回来的呢。”太阳底下,皮肤晒得黝黑的柴国杰露出洁白的牙齿。
“为了回来划龙舟,我把工厂都停工了。”在海南办厂的31岁柴益虎比柴国杰更“狠”,40多名工人,一天要开的工资就是7000多元。“我要是不回来,厂子一天随随便便就是四五万元进账。”可柴益虎已回来练习半个月之久,脸上的皮都晒脱了几层。“龙舟赛什么时候结束,我什么时候回海南。”他说。
记者还了解到,有些一时抽不开身的桡手也没闲着,一边早早跟村里预约好舱位,一边在办公室练习划旱龙舟。
双桡龙舟陆续“登江”操练。郭立亮 摄
身在深圳的曹亮早些天就专门买了一套龙舟训练器材放在办公室,一有时间就练习。“不练不行呀,没点真本事是上不了船的。”电话那头,刚从训练器材上下来的曹亮,喘得有点急。
“他们虽然说的是爱龙舟,其实就是爱家乡。”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吴余青认为,当地群众对兰溪双桡龙舟的热爱,正是来自对家乡的热爱,对“团结、拼搏、进取、创新”文化的认同。
“这也是我们支持兰溪镇举办2023年‘山乡新巨变 多彩新赫山’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的目的所在。”赫山区委书记周卫星说,希望用兰溪双桡龙舟、兰溪山歌这样独特的情感纽带,让世人“看见”兰溪,让老乡关注家乡,进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回归兰溪、反哺家乡的,已有先行者。
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的大画家,今年68岁的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溅球,近年回乡创办“洞庭画院赵溅球艺术馆”,通过组织“百名画家画兰溪”举办画展,将兰溪的美推介到了更远的地方,也让兰溪的文化底色更浓。“我计划以龙舟为创作主题,让兰溪双桡龙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赵溅球说。
在一线城市从事园林和室内外装饰设计多年的谢峰高,也将自己退休之地选在家乡兰溪。主动担任村里美丽屋场设计师。如今,休闲广场、文化长廊……一个个极具设计感的存在,让村容村貌靓丽起来。
赫山兰溪,向美而行。相信会有更多的“赵溅球”“谢峰高”回故乡、建家乡。
(原载《湖南日报》2023年6月19日04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