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节是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今年,多地发布绿色、文明祭扫倡议,记者发现,多地陵园也组织绿色祭扫仪式,一方面增加百姓祭扫的仪式感,同时树立良好的祭扫理念。
多地推出共祭仪式
(资料图)
表达思念的方式有很多,一场颇有仪式感的祭扫仪式,既绿色环保又能表达亲属的哀思。
今年清明节前,兰州一家陵园推出百姓共祭仪式,在主持人和礼仪师的引导下让百姓的祭扫更有仪式感。
安徽合肥推出“人文共祭·爱传万家”清明共祭活动,以“思念有声·笔墨抒情”为创新点,融入点烛祈福、集体吟唱、书写悬挂心愿卡片等环节,宣扬相亲相爱、向上向善思想,倡导厚养薄葬理念,传承传统祭祀文化,同时为了便民,设立三个追思角,秉承公益属性,市民可免费参与。
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海马公园社区设立追思角。追思角现场,有礼仪人员进行指导和服务,并提供鲜花祭祀、网络祭祀、朗诵祭文等多种文明祭扫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祭扫选择。
代客祭扫 云上寄哀思
针对有些家属身处外地无法来到现场扫墓的情况,很多陵园还推出代客祭扫服务。记者在兰州一家陵园了解到,从3月下旬起,代客祭扫的预约家属络绎不绝。
逝者家属将想说的话发过来,陵园礼仪师代替家属准备祭品、代读家书、代替家属祭扫。
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礼仪师成为连接思念的重要纽带。有些家书可能很短,有些可能只是唠唠家常,一些客人经历结婚、就业,会委托他们在祭扫时表达,他们都会尽力满足。
礼仪师代客祭扫时,一般会两人搭档,其中一人祭扫,另一人录像或直播,在现场替家属说出那些想说的话,并录视频发给家属,或者向家属现场直播。
节地树葬 树立安葬新风尚
不少地方的民众习惯在清明节前将逝者落葬。
为了倡导和树立节地生态安葬新风尚,4月1日,河南郑州举办了第十六届公益生态树葬活动。这类生态树葬是一种文明环保的殡葬方式,使用可降解骨灰盒,不立石碑,不留姓名,节约土地,既实现了入土为安,又能保护环境,更寓意将生命和树木融为一体,使生命得到延续和升华。
追思仪式现场
据了解,郑州市自2008年举办首届公益树葬活动以来,已经连续16年举行公益生态树葬活动,树立节地生态安葬新风尚。今年活动当天共有142个家庭参加,安放亲人骨灰184盒。
活动现场以诗歌朗诵《生命在绿色中永恒》致敬树葬先行者,家属代表共同见证这场温馨庄严之礼,通过星灯祈福、心愿卡寄思念等形式完成和逝者的告别。
关键词: